安州论坛   灌水专区   别废话了,上表情!用Emoji给我讲你的一天
返回列表
查看: 5197|回复: 2

别废话了,上表情!用Emoji给我讲你的一天

[复制链接]

11

主题

27

帖子

7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5
发表于 2022-3-16 09: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网络聊天中,对于不善表达的人来说,“表情”的诞生算是神赐之物。用上表情,似乎就可以扮演一个情绪切换自如的年轻人。

我们现在常用的无论是Emoji,还是图文表情包,不难发现,很多表情追求仪式感,重在会意与实时体验,它们大多都是对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的再现,以一种“仿真”的身体在场。

微信表情里的玫瑰花,带着长长的花茎,发出去或者接收,都像有“握住”的代入感;拥抱像是卡通形象,一种安慰情境下的可操作表达,既可以看作是发送者的双臂,也可以是接收者的双臂……这些表情弥补了网络传播中无法感知情绪变化的缺陷。

qw3.jpg

Emoji的创造者是日本人栗田穰崇,他将目光投向儿时的各种元素以获取灵感,如日本漫画和日本汉字等

从1982年第一个表情符号“ :-) ”的诞生,网络表情经历了从ASCII符号、颜文字、Emoji表情、动态表情到表情包的演变过程,从简单到复杂,由静态到动态。到2014年以来,每年的7月17日被定为世界表情包日,表情包已经攻陷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它过个节似乎也是情理之中。2014年8月,牛津词典在线版也官宣:将“Emoji”添加到新词汇中,这也意味着Emoji已经成为一个正式词汇。

qw4.jpg

1982年,斯科特· E ·法尔曼发明的第一个互联网表情


当Emoji表情被拽进艺术、时尚、美食圈


因为人们对Emoji狂热的爱,近几年表情库也不断被扩充,现在我们所能想象到的日常物品和情绪表达基本都可以对应到Emoji中。不过大家早就不能满足于仅仅扩充表情库,纷纷打开脑洞,将Emoji拽进了艺术圈、时尚圈、美食圈,创造了许多层出不穷的新奇产物。Emoji似乎已经“入侵”到全世界,为避免受到伤害,我们都需要准备好脑洞。

乌克兰艺术家纳斯提亚·努迪克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尝试,选取了著名艺术家爱德华·霍珀、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的名作,用Emoji象征性地重新诠释了作品的内涵,幽默地展现出画面的气氛,给静态的场景注入了生命感和现代感。

也有艺术家将荷兰画家希罗尼穆斯·博斯的《人间乐园》进行了重构,原图画面色彩缤纷,各种细节的描摹十分细致,遵从了北方文艺复兴的传统。虽然是圣经题材,但画面的世俗性很强。Emoji版的《人间乐园》,将古典与数码相结合,用新的方式重新定义了原作中身份及其表现符号。

qw6.jpg

Emoji版的《人间乐园》

索尼影业也对Emoji颇为喜爱,打造了一部动画电影,名为《表情奇幻冒险》,讲述的是一群表情包在手机里的冒险,这群表情包住在“Emoji山谷”里,他们的世界通过手机桌面与其他App的世界相连。

qw7.jpg

《表情奇幻冒险》剧照

时尚界也没放过Emoji,市面上各种Emoji拖鞋、Emoji套装、Emoji枕头,Emoji美甲也是大行其道。

也有人用Emoji写书,法国数据工程师弗雷德·班尼森带领800多个人,把一整本赫尔曼·梅尔维尔的名作《白鲸》翻译成了Emoji语,起名为《Emoji Dick》,这本书在2013年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录。

qw8.jpg

小说著名的第一句话:叫我以实玛利

大概从1999年开始,中国艺术家徐冰便已经在收集各类说明书和标识性符号的素材。徐冰最初的收藏只是出于兴趣:“机场的标识和航空公司说明书上的设计都以识图为主,能够用最低限的文字说清楚一件复杂的事,这点特别吸引我”。

2003年,他猛然发现口香糖包装纸上三个简易的小图形就能将“请将用过的胶状物扔在垃圾桶中”的意思表达得自然顺畅。这样的标识语言在受众人群上并无特殊限定,几乎人人能够读懂,这进一步启发了徐冰的图形思维。于是,他决定要讲一个长篇故事。

徐冰忠实于图形标识原貌,不改编、不创造,用约定俗成的图形标识达成合理的书写系统,制作出一本完全用从日常生活中收集来的,被人们广泛使用、理解的标识和符号构成的小说《地书:从点到点》,并相继在多国正式出版。

qw9.jpg

《地书:从点到点》徐冰


他用图像写下你上班遇到的事


在徐冰看来,白领的生活其实是相当标准化的,几点上班,然后到公司后怎么样刷卡进门,然后坐电梯到办公室,然后打卡,然后打开电脑,然后再开始工作,然后茶歇。连午餐都是标准化的,反正不是快餐店就是外卖……

《地书》中就记录了城市白领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日常经历,并用收集到的各种图标来描述主人公在这十二时辰所发生的一系列小故事。人们已经习惯了以文字语言来讲述故事,当主人公“小黑先生”的一天活动以完全符号化的语言“书写”出来的时候,这种视觉感知和文字叙述是完全不同的体验。

qw10.jpg

《地书》内页

看这部作品,需要将图像串联在一起来理解,图与图之间存在着有规律的必然联系,比如一个圆形时钟图像,长短标针指向正午十二点,一个“M”标志指示为全球最具影响力之一的快餐餐厅麦当劳,其后特意加上标点符号问号,接着一碗面的标识后同样加上问号,然后两个椭圆与两个长方形组成的寿司图案后加上问号,最后烤熟的牛排标识后也有问号。这些图像一个接着一个串联在一起,释义为“中午十二点吃麦当劳?面条?寿司?牛排?”。

这里有广为当代人接受的情节,他是一个早上不爱起床的青年,有严肃苛刻的老板、爱唠叨的老妈和一大票靠谱的、不靠谱的朋友;他上班会密切关注老板一天的动向,以确保“摸鱼”时不被发现;也有严重的拖延症,但小宇宙爆发后也能奇迹般地完成工作;他爱玩爱闹、悲天悯人、想象力丰富,一天中大多数时间都在互联网上;他有喜欢的姑娘,但也阻止不了“她”爱上“高富帅”而抛弃他……

“小黑先生”的生活看似普普通通,却具有普遍性,他就如同活在我们周围的你、我、他,平凡而真实。我们情绪的变化、内心的感受、爱恨的纠结,都能在这无声的符号中看到自己生活的书写。

qw11.jpg

徐冰说:“这是一个文字乌托邦,不论你是否受过教育,不论你说哪种语言,只要有生活经验的人都能阅读。”因此在这本书的腰封上,赫然写着“这本书,谁都能读懂”。

为了配合这本书,徐冰还制作了“字库”软件,像电子字典一样,一部电脑输入中英文会自动翻译成《地书》语,另外两部电脑则可以进行聊天框对话,当然是使用《地书》文字。比如,输入“天”会出现“蓝天白云”,输入“地”或“地球”会出现带世界地图的地球图识,输入“艺术”或“蒙娜丽莎”就会出现卢浮宫中那张著名的达芬奇名作。

在徐冰创造的这个小小世界,使用《地书》语言,完全可以做到畅通无阻地交流。

qw12.jpg

地书对话软件装置


从天到地,徐冰的巴别塔


2021年12月24日,徐冰个展“徐冰的语言”,在上海浦东美术馆开幕。这是徐冰在上海举办的首个回顾型个展,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个展。

从早期代表作《天书》《英文方块字》,再到不断演化中的《地书》《凤凰》,以及最新的监控**《蜻蜓之眼》、太空创作和AI生成电影,版画、装置、影像和手稿等多种形式,涵盖徐冰40年艺术生涯的各阶段,他用创作记录每个时代。

qw13.jpg

徐冰

徐冰成名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八十年代后期,徐冰在他那狭小的房间里默默地刻了4000多个“伪汉字”,后采用活字印刷的方式,按宋版书制作成册和几十米的长卷,取名《天书》。徐冰的《天书》把深植在中国人灵魂中的中国字放入一种模棱两可的模糊地带,但从建构方式、自然过程、形态、本质和想法上看,这些文字又如树木,或是沿着山脉顺流而下的水,都充满了灵动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存在感。

这些充满想象的实践就像是一个个引子,激发出了徐冰在关于文字的本质性和自然的文字性的疑问和思考。同《天书》一样,徐冰仍然力图创造一套文字系统,“《天书》表达了我对现存文字的遗憾。而《地书》,则表达了我一直在寻找的普天同文的理想。我知道这个理想有点太大了,但意义在于试着去做。”

qw14.jpg

《天书》细节图

《圣经·旧约全书》中第十一章记载,当时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巴别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语言的障碍,让人类失去了团结的力量,修建高塔半途而废。“巴别”也就成了未能建成的高塔的名字。

“巴别塔”带给人们很多的探索和创想的空间,“巴别塔”的典故有一层含义就是各种语言之间沟通障碍的象征,而《圣经》中“巴别塔”蕴含着徐冰多年来对语言作为人类交流工具执着的钻研,而徐冰的《地书》就像是一本跨越巴别塔的读物。

无论是《天书》,还是《地书》,都能看到徐冰真正的“野心”,那是对人类文字系统的一种探索。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身为艺术家的徐冰也在做这样的探索。


你已来到读图时代


徐冰在谈到做《地书》时,有这样的思路:从古至今人类可以信赖的沟通方式并不仅仅是文字语言,还有大量图画,它们与文字组合在一起,都是视觉信息。视觉作为一种超越文化的感知能力,它接收到的信息是直接呈现在我们自身的眼球前。

视觉形象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记录和保存着历史长河中的人类文明成果。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中的野牛图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了生动的图像作品。早先,岩壁上简单的灵兽构图以及器皿上记录的祭祀场景是图像留给我们的对原始人类那粗犷雄浑生命力的见证。这些自然物被赋予了神秘的超验色彩,成为宇宙生生不息、千变万化的生命过程、生命活力和无限存在的象征。

qw15.jpg

阿尔塔米拉洞窟岩画

图形沟通着人们在情感、文化和信息等方面的交流,它超越国界,不同文化背景和民族的人们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去理解和感悟图形。

视觉的盛宴在科学技术的推波助澜下摆在了人们面前,供大家尽情享用。有形的、无形的、现有的、曾经有的、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事物都可以用图像来代替,甚至可以用图像来扩充。

在20世纪30年代,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世界图像的时代》提出了“世界图像时代”到来的著名预言。而在60、70年代,“图像时代”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法国哲学家居伊·德波就宣布了“景观社会”的来临,他认为,“在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中,生活本身展示为许多景象的高度聚积。直接存在的一切全都转化为一个表象”。毫无疑问,“图像时代”已经成为这个时代较为普遍也比较公认的说法。

图像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认知、文化生活、审美等诸多方面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但一场看不见硝烟的“图文之争”也在进行着,一些批判的声音突出地表现为图像观看带来了文字阅读的危机,甚至也可以说形成了不可忽视的文学危机,认为这是一种以技术为支撑的“进步主义”陷阱。

qw16.jpg

伴随科技的进步,平面化的图像传播不可逆,喜欢欣赏文字的语言捍卫者们是否会看到一种全新的可能性?一种关于图像的艺术和全新的法则?

在徐冰的作品展览现场,依然可以看到一些小孩用中文、英文不费力地朗读一段“小黑先生”的生活故事。那些点点圈圈的图标对在智能化时代长大、习惯上网看电视、常常坐飞机的孩子,是没有交流障碍的卡通故事。或许,这是徐冰期待看到的未来,一座“巴别塔”建立起来了。

“艺术重要的不是它像不像艺术,而是看它能否给人们提供一个新的角度看事情。”徐冰的艺术观也许也在提醒我们,有时甩掉合理性也无妨,大胆走进一个“愉快的圈套”,换个新的角度看看。

*文中配图皆来源于网络


qw5.jpg

4

主题

2533

帖子

608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080
发表于 2022-3-17 09:00: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我晓得这个是从qq里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03

帖子

201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13
发表于 2022-3-20 06:32: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啊,,,,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收藏:0 | 帖子:127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816-4666655